她,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的爱心令人敬佩,她的执着令人感动。11年来,她以无私的爱把侄子秦金辉当成自己的亲骨肉抚养,谱写了一曲人间真情乐章。她,就是蒙阴县常路镇大张台村农家妇女姚秀玲。 姚秀玲今年38岁,娘家是本镇台庄村。1997年春天,经人介绍和本镇大张台村秦立峰结了婚。刚过门不到半年,姚秀玲的大伯哥和嫂子因病相继去世,撇下了一个不足4 岁的儿子,叫秦金辉。看着这个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姚秀玲把秦金辉抱在怀里,哭着说:“孩子,从今以后,婶子就是你的亲妈,再苦再难也把你拉扯大”。
于是,可怜的小金辉有了新的家。俗话说:“结婚分家三年穷”。在家庭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姚秀玲让丈夫外出打工挣钱,自己在家种责任田,养鸡养兔,增加收入。每当小金辉睡下之后,姚秀玲在暗淡的灯光下,缝补着衣服,然后一件件洗净,第二天晒干后,让小金辉换着穿,虽然衣服都打了补丁,但小金辉穿的朴素干净。当时,姚秀玲正直妊娠期,很想吃点酸辣食品,可他舍不得花一分钱。第三年春天,姚秀玲喜得一女,更使这个特殊贫困的家庭充满了欢乐。这是小金辉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里没有钱,姚秀玲跑回娘家借钱给小金辉支付学费,并买来新书包把小金辉送到了本村学校。每天她抱着刚满月的女儿接送小金辉上学,从不间断。第六年的秋天,姚秀玲安排了二胎生育指标,又喜得双胞胎女孩。但是,这个有6口人新组合的家,生活一天比一天困难。尽管如此,这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却向亲生母亲一样无微不至的关心照料着小金辉,时时把他的吃、穿、用、挂在心上,从来没有委屈过侄子。
11年来,姚秀玲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为整个家和4个年幼的孩子受尽了苦,操碎了心。她离娘家不足3里路,可一年到头回娘家的次数有限,偶尔回去看看娘家亲人,从不在娘家住下,她总是放心不下的是家里的孩子,说什么也要回去,每次母亲都是心疼地说“秀玲这孩子又瘦了”。 无私的爱给了侄子秦金辉无限的信心和勇气,更铸就了孩子坚强的性格。他从不乱花一分钱,每天下午放学或星期天除了照看小妹妹外,烧火做饭拔猪草,夜晚写好作业,白天从未旷过一节课,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姚秀玲的关怀和抚爱下,今年16岁的秦金辉正在幸福的成长,现在淄博职业中专读书。 (张纪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