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 窑
蒙阴县第四中学七年级三班 王惠一
我不止一次地听妈妈讲,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要算是焖窑了。
秋天的下午,放了学,约上三五个小伙伴,拎只小镐头,挎上小提篮,伴着歌声,吹着快乐的口哨,活蹦乱跳地来到人家收获过的地里搞复收(所谓复收,就是在主人收秋后的地里再刨出一些主人遗漏的果实来),不一会儿每个人就能收获小半篮。
这时候就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伙伴们分工协作,就可以焖窑了。放些地瓜、花生什么的进去,焖熟后就是一阵狼吞虎咽,吃个精光。最后挎着个空空如也的篮子,昂首挺胸地回家了。
听了妈妈这番话,我决定亲自去体验一下这浓浓的乡情------焖窑去!
这个周六,正好妈妈不用去上课,而爸爸也难得不加班。我们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来到城郊,找到一块山芋地后,马上进行了分工:妈妈是技术员,责任最重大,负责搭窑;爸爸的任务就是复收了;我呢,当然只能负责拾柴火啦!
妈妈负责的是个细致活,首先要准备一些大小适当的土块,选择干燥、顺风的地方挖出一个浅坑,也就是垒窑的地方了,随后将准备好的土块按照螺旋收口的方式,慢慢的叠搭出一座宝塔一样的建筑,此时我最担心的就是即将收口的瞬间,盯着妈妈小心翼翼地将最后的土块安置成塔尖后,搭窑的工程就算竣工了。在妈妈的指导下,由我将预留下的窑口进行了加固,并且将那些引燃的干草、枯枝放了进去,直到窑体的土块烤的通红后,窑,也就烧好了。
这时爸爸的收获也不少,只见他先在窑顶上方捅开一个小洞,将亲手挖来的山芋、地瓜和花生一一放了进去,再将整个烘热的窑体捣碎,最后埋上厚土培实。就这样我们等了足足半个小时后,爸爸开始扒窑了,扒窑的时刻也是最激动人心的瞬间,我就在一边高兴地蹦呀、跳呀,忙了个不亦乐乎,妈妈也是开心不已。
可是看到扒出来的胜利果实时,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花生成了焦炭,山芋一个也没有烘熟,只有个头比较小的地瓜,看着金灿灿,闻着香喷喷,散发出诱人的味道。爸爸打趣地说,妈妈的指导技术不合格。
我呢,好心情却没有被破坏,最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了这仅有的果实。回城的路上,爸爸认真地对我说:“现在你应该知道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吧,回去后可得要好好学习呀!”我郑重地点头答应了。
虽然今天的收获不是很大,我却有快乐收获在心里了,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篇短文。 (指导老师:张春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