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新华网
大众网
琅琊网
兰山政府网
河东区政府网
罗庄政府网
罗庄政府网
临沭政府网
莒南政府网
蒙阴政府网
沂水政府网
费县政府网
平邑政府网
郯城政府网
沂南政府网
临沂政府网
蒙阴品牌网
蒙阴网
 
当前位置:HOME > 晚报3版
王俊达:心中有个“绿太阳”

发布时间 2007-04-21

王俊达:心中有个“绿太阳”

                              

他曾是一个绝望的贫穷少年,今天却成为一个企业的老总!

他历经艰辛,执着追求,成为蒙阴婚纱摄影界的知名人士!

他的座右铭是:“做人要诚信光明,晶莹剔透。”聆听他的故事,你会

深刻感受经商的真实、生活的精彩!

他就是蒙阴绿太阳婚纱摄影总经理王俊达。

          少年磨难,练就翩翩理发郎

    古语曾说:“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相比常人,王俊达的少年可谓充满了磨难,或许正因为此,才练就了他那坚韧的性格,让他能执着地攀越千山万岭,一步一步走到辉煌的今天!

    1972年,王俊达出生于蒙阴县岱崮镇大古村。父母是贫苦的农民,家庭境况很差。他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替父母分忧,哥哥早早地辍了学,回家到工地上打工挣钱支持两个弟弟读书。然而,老天不怜人。哥哥在一次运送石头时,不小心从车上滑落,并被掉下的大石块砸中脑袋,从此落下了顽固的头病。全家都想方设法为哥哥治病,本来拮据的家庭显得更加捉襟见肘,为此,懂事的王俊达毅然放弃学业,回家担起生活的重担,当时,他刚上五年级!

    可是,好心的哥哥还是走了,带着父母的泪水和弟弟的眷念走了。这对13岁的王俊达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可他强打着精神不能因此沉沦。因为他还需要行使起照顾年迈父母和年幼弟弟的责任。常年的劳累,使得母亲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哥哥的离去对爱子心切的母亲更是一次心灵的重创,她因此食不进,睡不香,整日以泪洗面,神情恍恍忽忽,王俊达看了无限心疼。为了治疗母亲的心病,王俊达打工干最苦最累的活儿,四处借债,给母亲买药。然而,抑郁成疾的母亲在经历王俊达苦苦照顾三年之后也离开了人世……

    王俊达崩溃了!三年失去两位最爱的亲人,家里一贫如洗不说,还欠上了一屁股债,这位16岁的少年再也不敢想象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彻底绝望的王俊达揣着半瓶农药,来到常去的小河边,痛哭流涕,仰首问苍天:为什么我的命这么苦啊?在决定离开这个痛苦的世界时,王俊达想到了父母和弟弟,他想再回去最后看他们一眼。在他了却了最后的愿望后,准备离开家门时,他清楚地听见了邻居家里传出的谈笑声。正是那一阵阵爽朗的笑声,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灵,激发了他不向命运屈服的自强之心!他将手中的农药瓶子使劲砸向地面,暗暗发誓:老天爷越是对我不公,我越是要活出个样子来!

    王俊达远赴青岛打工,从苦力做起,每个月把工钱寄回家。可是,没有几个月,他就非常想念父亲和弟弟,也担心他们的生活。不久,他就返回家乡,想着能在家乡干个什么养家活口的活。可干什么呢?这时,他偶然发现了青岛一家美容美发学校的招生广告,觉得不错,赶紧前往学习。他很刻苦,白日学习,夜晚练习,在学习了二十几天后,他回到了家,在镇上开了一家9平方米的理发店,取名“达达发廊”。

    王俊达是个用心的人,他一遍实习一边总结,收费也不贵,理一个发5毛钱,如果客人不满意,他就不要钱。不出几个月,“达达发廊”在镇上出名了,很多人慕名来找他理发,一时间,“达达发廊”出现了排队等待理发的盛况,王俊达在忙碌的同时,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每天晚上,当客人走后,王俊达最爱做的事就是坐在床头数着一角、两角……最大面值一元的汗水票子,心里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他至今深深记得,那一年,他一天最高的收入是27元!

             锤炼口碑,打造美丽新理想

    在城里做生意的堂兄二哥看到王俊达是个有志气的年轻人,就对他说:“不如到县城来开个大些的理发店吧,城里人多,你有好手艺,挣钱容易。”

    王俊达听了只打退堂鼓,嘴上嘀咕:“城里不行,城里人挑剔,我怕自己干不好!”实际上是,他怕城里的房租和各种费用太贵,他支付不起。

    还是二哥看出了王俊达的心思,他对王俊达说:“店面不用愁,我来帮你解决。”王俊达以为二哥只是说说,可没过几天,二哥就给他带话,说已经帮他相好了一处店面,并为其支付了一年的租金,让他到城里去看看。

    王俊达这下相信二哥是真心在帮自己了,为了不让二哥失望,他对二哥说:“店我可以开,但我需要去青岛再学习一段时间。”

    王俊达返回青岛,又系统学习了城市流行的各种美容美发的理论,虚心请教老师和同学,并利用课余时间主动走上街头免费为人理发,通过实践,提高技能。四个月后,王俊达回到蒙阴县城。

    这时,他发现,二哥已经给他的理发店做了简单的装修。王俊达再次感动了,他在去青岛之前还在心里琢磨:自己没钱装修店面,唯有通过自己的手艺来打造口碑,吸引顾客。没想到,二哥又为他考虑了。不仅如此,在王俊达回来没几天,二哥又给他送来了几套沙发和一些书报,并拍着他的肩膀笑着鼓励他:“好好干,我怕不久你的顾客又要排队等着理发,所以先给他们提供几个座位。”王俊达已经不能说话了,感动得泪流满面,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再次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干好,给二哥争光!

    开业之前,王俊达还想着,该给理发店起个什么好名字,既能与众不同,又能让顾客好记。一天下午,他闭着眼睛在店前晒太阳,不知过了多久,他猛地睁开眼睛,耀眼的阳光一时很难适应,他眯着眼,感觉眼中看到的似乎是一个绿色的太阳,虽然又远又小,但是充满了生机。对!就叫“绿太阳”!王俊达一拍而起,“绿”不正代表自己,“太阳”不正代表二哥吗?自己这棵充满希望的幼苗在二哥的光和热的帮助下才能茁壮成长啊!我要让蒙阴升起一颗耀眼的“绿太阳”!

    王俊达正式给店面挂牌“绿太阳美容美发”,开始大张旗鼓地朝着梦想进发。他着力理好每一个头,而并不看重钱。每次,王俊达给顾客理完发,都是他最紧张的时候,他会诚恳地问顾客:“理得满意吗?”一般的顾客都会和气地说“可以可以”。为了体察顾客的真切感受,王俊达特别注意留意顾客的表情。如果顾客对着镜子微笑着点点头,走出门去,昂首挺胸,王俊达会为自己送走一位满意顾客而欣慰。如果顾客对着镜子,稍微皱一下眉头,或者试探性地说一声“这里会不会短了点”,王俊达立刻给顾客道歉:“对不起,我干这一行时间不长,可能手艺还需要改进,希望您多提意见,这次就不收费了,如果信得过,希望您下次还来!”往往这样一番真诚的话,会让顾客对王俊达由衷地佩服,觉得这小伙子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他的谦虚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很快,“绿太阳美容美发”顾客盈门,生意红火。

    王俊达忙不过来了,就开始带一些学徒。贫苦出身的他深知生活的艰辛,所以他在吸收前来拜师学艺的学徒时首先考虑下岗职工和穷人家的孩子。这种思想一直指导着他以后的用人标准,目前,他的公司里下岗职工占了总人数的1/3。

    此外,他还经常组织一些义务理发活动,为老年人和小孩子免费理发,获得普遍好评。也有一些同行认为他是在做秀,对此,王俊达从不申辩,他只是依然故我地坚持自己的经营之道。有一位大姨,自从让王俊达理过一次发后,就被他的人品所征服,此后再也没有让第二个人为她理发。王俊达也非常感动大姨对自己的信任,直到多少年后,王俊达已经不再经营美容美发生意,但他依然为大姨留了一间房,一张理发椅,一套理发工具,目的只为定期给大姨理发。

   “绿太阳美容美发”生意蒸蒸日上,在妻子的建议下,王俊达又在县城开了一家服装店,凭着诚信经营的良好口碑,服装店的生意也日益好起来。每天下班后,王俊达走在霓虹灯闪烁在城市马路上,回首当初的彷徨,心中无限感叹:人是要有一种精神的!

             一路曲折,诚信托起“绿太阳”

    王俊达真正的事业是从事婚纱摄影。小时候,看见有人照相,他就充满了向往。到上世纪90年代,王俊达在经营美容美发的同时,看到很多大城市都出现了婚纱摄影,而蒙阴县竟然还是空白。幼时的梦想加上敏锐的眼光,他决定要做蒙阴婚纱摄影第一人!

    可他不仅没有相机,甚至连怎么照相都不会。这难不到王俊达,他找一个朋友借来相机,又现场学习怎么操作,回去先给老婆拍了一卷照片,洗出来,效果不错。于是,夫妻俩一合计:干呗!

    王俊达带着辛苦攒下的3000元钱直奔上海去采购相机。可是到了上海,他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买。聪明的王俊达一路打听,到了一家比较有名的照相馆。见了老板,说明来意,老板给他推荐了一款尼康的进口专业相机,售价8000多元!王俊达傻眼了,本想着3000元已经足够多了,没想到连半个相机都买不到。照相馆的老板知道王俊达来自沂蒙山区后,就又给他推荐了一款适用的国产海鸥牌相机,售价1450元。王俊达一咬牙买了下来。一出门,眼泪夺眶而出,只为自己口袋的羞涩和对梦想事业的追逐。接着,他又花了500多元买了几卷背景纸,为了省钱,他把背景纸一直扛到了火车站。婚纱摄影必然少不了婚纱,多方寻找之后,他央求一家婚纱出租店卖给他一套婚纱。老板被他感动了,最后以500元的卖给了他一套,临走时又送了一套。马不停蹄地赶回蒙阴,王俊达兴奋地成立了蒙阴县第一家婚纱摄影店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地址:蒙阴县供销社办公楼三楼   邮编:276200   总编辑:赵西伟    电话:15054631319   0539-7141234
投稿邮箱:ymwbjrmy@126.com     版权所有:沂蒙晚报《今日蒙阴》编辑部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08003672号 技术支持:蓬豪网络 蒙阴网

网站管理